保健食品安全技术规范

日期:

保健食品安全技术规范

一、规范概述

本规范旨在规范保健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确保其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从事保健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和机构。

二、保健食品原料要求

1. 原料种类与来源

保健食品的原料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包括中药材、食用菌、动植物原料等。原料应来自正规渠道,具有明确的来源和品质保证。

2. 原料质量标准

原料应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如中药材应符合中国药典等规定,食用菌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菌等规定。原料应无污染、无霉变、无虫蛀等。

3. 原料使用限制

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功效,合理选用原料,不得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原料。同时,应严格控制原料的使用量和配比。

三、生产工艺与设备

1. 生产工艺流程

保健食品的生产工艺应科学、合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生产工艺流程应包括原料处理、提取、浓缩、干燥、包装等环节。

2. 设备与工具要求

生产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生产工具应清洁卫生,避免对产品造成污染。

3. 生产环境卫生标准

生产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生产车间应具备防尘、防虫、防鼠等设施,并定期进行消毒。

四、包装与标签规范

1. 包装材料选择

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如食品级材料等。同时,包装材料应具有防潮、防震、防腐等功能。

2. 标签内容要求

标签上应标明产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同时,标签上还应注明产品的功效、使用方法等内容。

3. 标签使用规定

标签应正确粘贴在产品包装上,不得随意更改或移除。同时,标签上的信息应清晰、准确,易于消费者识别和理解。

五、储存与运输规则

1. 储存条件与方法

保健食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储存时应分类存放,避免混放和污染。同时,应定期检查产品的保质期和质量情况,及时处理过期或变质的产品。

2. 运输要求与注意事项

运输过程中应保持产品包装完整,避免碰撞和挤压。同时,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和交通工具,确保产品安全到达目的地。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潮、防晒、防虫等措施。

六、安全评估与监控措施

1. 安全评估方法与标准

保健食品的安全评估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如毒理学评估、功效学评估等。评估结果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要求。同时,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市场需求,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评估工作。

2. 监控措施与报告制度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监控措施和报告制度,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同时企业还应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检和全面检查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检查结果。